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脂肪肝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正常人肝臟內脂肪的含量約占肝濕重的4%~5%,其中2/3為磷脂,其余為中性脂肪、膽固醇、膽固醇酯等。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內脂肪堆積時,脂肪的含量甚至可高達肝重的40%~50%,肝內脂肪蓄積超過肝重5%即稱為脂肪肝。若脂肪在肝內不斷堆積,勢必影響肝功能及加重肝臟負擔,給健康帶來損害。因此對脂肪肝不可等閑視之。嚴格地講,脂肪肝并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而是一個病理名詞。在多數(shù)情況下,僅為體內各種代謝紊亂的表現(xiàn)之一。脂肪肝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慢性酒精中毒、營養(yǎng)缺乏或過剩、糖尿病、肥胖、藥物或化學物質中毒、慢性感染或缺氧、內分泌紊亂等。不同病因的脂肪肝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
1、肥胖性脂肪肝
多見于營養(yǎng)過剩,體重超標準的中老年人。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重度肥胖者脂肪肝變性率高達61%~94%;肥胖人體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潤亦減少或消失,這類脂肪肝的治療應以調整飲食為主,基本原則為“一適兩低”,即適量蛋白、低糖、低脂肪。平時飲食應注意清淡,不可過飽,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限制熱量的攝入。同時要加強鍛煉,積極減肥,只要體重下降,肝內脂肪浸潤即明顯好轉,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必要時可輔以去脂藥物對癥處理。
2、高血脂性脂肪肝
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稱為“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可以引起脂肪肝。這種脂肪肝病人血脂代謝明顯異常,并且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
3、酒精性脂肪肝
多見于長期酗酒者。酒精進入肝細胞后,在相關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為乙醛,然后轉變成為乙酸。當上述代謝過程中的酶與還原酶之間比例失調從而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可引起脂肪在肝內堆積形成脂肪肝。據(jù)對長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檢,75%~95%有脂肪浸潤。還有人觀察,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生率增加5~25倍。飲酒后乙醇取代脂肪酸,使脂肪酸積存,酮體在體內堆積,體內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過多抑制尿酸由腎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癥;使肝糖原異生減少,導致低血糖,有的患者發(fā)生猝死。
4、糖尿病性脂肪肝
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缺乏胰島素,糖代謝不能順利進行,機體動員脂肪大量分解,釋放出的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形成脂肪肝。據(jù)統(tǒng)計,糖尿病患者中大約50%的病人患有脂肪肝,其中以成年人為多,因為成年后患糖尿病的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漿胰島素水平與血漿脂肪酸增高,脂肪肝變既與肥胖程度有關,又與進食脂肪或糖過多有關。這類病人一方面積極治療糖尿病,另一方面要求低脂肪、低熱卡及高蛋白飲食,保持病人脂肪熱卡占總熱量的25%以下為宜。
5、肝炎后脂肪肝
肝炎后脂肪肝多發(fā)生于肝炎恢復期,由于患肝炎后盲目進行護肝治療,片面強調營養(yǎng),過多食用甜食,過分強調休息,造成營養(yǎng)過剩而引起脂肪肝。此外,肝功能異常引起肝臟氧化脂肪酸和合成載脂蛋白能力下降,也會促使脂肪堆積,引起脂肪肝。
與其他原因性脂肪肝一樣,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療,主要包括原發(fā)病的治療、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
6、營養(yǎng)不良性脂肪肝
營養(yǎng)不良缺乏蛋白質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見于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不能合成載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積存肝內,形成脂肪肝。如重癥營養(yǎng)缺乏病人表現(xiàn)為蛋白質缺乏性水腫,體重減輕,皮膚色素減退和脂肪肝,在給予高蛋白飲食后,肝內脂肪很快減少;或者輸入氨基酸后,隨著蛋白質合成恢復正常,脂肪肝慢慢消除。
7、藥物性脂肪肝
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導致脂肪肝,如四環(huán)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霉素、環(huán)已胺、吐根鹼以及砷鉛銀汞等。此類脂肪肝應立即停用該藥物,必要時輔以支持治療,直至脂肪肝恢復為止。
8、妊娠性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fā)病,病情嚴重。產后不佳,母嬰死亡率分別達70%~80%。臨床表現(xiàn)為嚴重嘔吐、黃疸、上腹疼痛等,很難與暴發(fā)性病毒性肝炎鑒別。及時終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轉,少數(shù)可經(jīng)自然分娩或剖腹產而脫險。
脂肪肝最基本的治療是去除病因和糾正原發(fā)性疾病,如積極治療肝炎、糖尿病等原發(fā)病。原發(fā)病治愈或好轉,脂肪肝即可自愈或緩解;去除可能導致脂肪肝的各種因素,例如戒酒,避免接觸肝細胞毒物及長期服用損害肝細胞的藥物。調整飲食對于營養(yǎng)過度的肥胖者十分重要。其基本要點是限制糖,包括米、面及其他甜食等食品,適當提高飲食中的蛋白質,至于食物中脂肪的限制倒不是關鍵。脂肪肝者必須戒酒,包括啤酒,不戒酒只限制飲食量是無濟于事的。
由于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不同,各型脂肪肝的飲食調理也不盡相同。對于肥胖性、高血脂性脂肪肝,主要是降低飲食的總熱量,每天的米、面等主食應限制在400克以下,特別是晚餐不宜過飽、過遲、過于豐盛。平時盡量少吃富含動物脂肪是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奶油、動物內臟等,多吃粗糧、蔬菜及瓜果。
肝炎后脂肪肝的調理,應以減輕體重為原則。膳食總熱量須嚴格控制,以促進體內多余脂肪氧化、減少肝臟脂肪堆積。蛋白質攝入量不能降低,應按每公斤體重1.2~1.5克供給。牛奶、豆制品、瘦肉、魚蝦中富含優(yōu)質蛋白,可適當多吃。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飲食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低熱量為原則。堅持體育運動可控制體重增長,有助于防止血脂升高或降低血脂水平,預防動脈硬化。脂肪肝病人應根據(jù)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不同的項目。無癥狀者可參加健身跑、球類、爬山等,有癥狀者可散步、做體操、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即使肝炎后脂肪肝,也要提倡適當運動,而不要過分強調休息。無癥狀的脂肪肝病人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有癥狀者體內膽固醇增高時可選降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