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補平瀉法
2023-06-09 13:30:34收聽:-
手機瀏覽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什么是平補平瀉法
語音內(nèi)容
平補平瀉法始見于明代《神應(yīng)經(jīng)》:其余諸疾,只宜平補平瀉,須先瀉后補,謂之先瀉邪氣,后補真氣?!爆F(xiàn)代臨床普遍應(yīng)用的平補平瀉,是一種不分補瀉,以得氣為主的手法,類同于《靈樞·五亂》篇曰:“徐入徐出,謂之導(dǎo)氣,補瀉無形”。“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的導(dǎo)氣法。總之,平補平瀉法一般用于虛實不太明顯或虛實相兼的慢性病癥。具體操作:在施針穴位快速進針至皮下,不停留將針,以不緊不急的指力直刺至地部。在有明顯得氣感后,以中等的力度拇指向前或向后捻半圈,隨即松開手指,留針,不再進行操作。若無明顯得氣感,則以均勻平和的力度,在針刺深度的下2/3上下提插,對于針感不明顯的患者,上下提插時可稍加捻轉(zhuǎn),用力幅度、角度、頻率要均勻相等。得氣后仍捻半圈在地部留針20-30分鐘,出針時也要緩慢平和地將針漸漸退出。
分享:
針灸科醫(yī)生推薦
相關(guān)推薦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