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68歲大爺1個多月前出現(xiàn)乏力、惡心、嘔吐,周身皮膚黃染,癥狀逐漸加重,在我院進行檢查,結合檢查指標和患者病史,診斷為急性戊型肝炎,屬于急性肝炎的一種。在入院以后,給予患者保肝、降酶、抗感染、保護胃黏膜等治療,配合血漿置換治療,經(jīng)過治療以后,患者黃疸、瘙癢減輕,食欲和體力明顯改善,肝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基本信息】男、68歲
【疾病類型】急性戊型肝炎
【就診醫(yī)院】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就診時間】2021年11月
【治療方案】對癥治療(熊去氧膽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鹽酸莫西沙星片、泮托拉唑鈉腸溶片、爐甘石洗劑)+血漿置換治療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40天,2個月隨訪
【治療效果】黃疸、瘙癢減輕,食欲和體力明顯改善,肝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一、初次面診
68歲患者李大爺,在就診時十分虛弱,由家屬背進病房,神志清楚,但精神萎靡,完全沒有力氣,周身皮膚、眼睛鞏膜深度黃染,初步判斷患者肝病比較嚴重。經(jīng)過詳細詢問,患者既往體健,以前有吸煙和高血壓,無其他特殊疾病,也沒有長期大量飲酒。這一次不舒服已經(jīng)1個多月,剛開始挺著不來就診,后來逐漸出現(xiàn)皮膚黃染,時有瘙癢,大便性狀正常,小便黃如濃茶。最近飲食和休息不好,狀態(tài)越來越差。經(jīng)過系統(tǒng)檢查,顯示戊型肝炎病毒抗體IgM陽性,彩超顯示肝臟彌漫性改變,血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增高,結合患者咳嗽有痰,最終確診為急性戊型肝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二、治療經(jīng)過
患者在住院以后采取消化道隔離,室內盡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動,向家屬告知消毒知識,避免共同使用碗筷、餐具。在治療上,給予患者常規(guī)保肝、退黃、抗感染治療,使用熊去氧膽酸片和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可以促進膽汁排泌,有較好的退黃效果。抗感染采用的是鹽酸莫西沙星片,還使用了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改善胃部不適的癥狀。針對皮膚瘙癢,告知家屬注意皮膚護理、保濕,避免患者進行撓抓,沒有破損的地方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進行止癢。在治療以后,患者惡心、腹脹的癥狀有了明顯好轉,但是黃疸仍不斷加深,瘙癢癥狀也沒有明顯緩解,隨后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建議進行血漿置換治療。
三、治療效果
患者在入院初期2周以內,經(jīng)過保肝、退黃、消炎的治療,一般癥狀有所好轉,咳嗽減輕、咳痰消失。但狀態(tài)仍較為虛弱,有黃疸和皮膚瘙癢癥狀,膽紅素水平仍居高不下。在向患者充分交代病情以后,開始血漿置換治療,治療效果較好,膽紅素水平波動式下降。膽紅素下降至100μmol/L以下時,患者黃疸、瘙癢的癥狀減輕,食欲和體力均有明顯改善,終止了血漿置換治療治療。在住院的40天之后,患者總膽紅素水平下降到50μmol/L以內,出院回家繼續(xù)口服保肝治療,隨訪2個月后,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四、注意事項
很高興患者治療后疾病好轉,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戊型肝炎是由于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所導致,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常見的感染途徑是通過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進行傳播,因此患者需要消化道隔離,避免和家人共同使用餐具、碗筷,保護好家人。疾病治療和恢復的過程比較漫長,老年患者臨床癥狀重合并膽汁淤積,皮膚瘙癢影響休息,恢復起來較為困難,與年輕人比起來恢復較慢,因此,要密切觀測患者的各項指標,避免在恢復期間繼發(fā)感染,導致病情加重。
五、個人感悟
急性戊型肝炎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抗病毒治療,在臨床上多數(shù)呈自限性過程,機體通常能夠自動清除病毒,而不會出現(xiàn)慢性化。本例患者治療主要以保肝、退黃對癥治療為主,減輕肝臟損傷,避免出現(xiàn)重癥肝炎。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和中老年人,對于老年患者或者孕婦的影響更大,老年患者臨床癥狀重、黃疸持續(xù)時間長、恢復慢,可以合并肺部感染或者膽道感染等并發(fā)癥,容易發(fā)展成為重癥肝炎。因此,如果早期治療效果不好,患者癥狀進行性加重,要警惕重癥肝炎甚至肝衰竭的發(fā)生,必要時要進行人工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