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是特發(fā)性的疾病,無遺傳關系,主要是由于血管的動脈硬化、神經病變,造成了在神經出腦干的區(qū)域,神經發(fā)生短路,造成了單側眼瞼、面部的表情肌陣發(fā)性不自主的跳動,臨床上女性人群發(fā)病較多。
面肌痙攣嚴重者可終日抽搐不停不能睜眼,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某些面肌痙攣病人可伴發(fā)三叉神經痛,較少部分患者還可伴有患側耳鳴、眩暈、聽力下降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還出現了輕度面癱表現。
因該病呈慢性過程,不可自愈會終生有此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治療,會對患者生活、工作、精神和心理均產生很大影響。
盡管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十分成熟,但是,真正能夠得到及時合理治療的患者并不多。面肌痙攣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當,很可能造成面部神經癱瘓,有甚者會毀容。經分析,面肌痙攣久治不愈的原因多是治療不及時或是治療不當引起的,常見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點。
誤區(qū)一、對疾病本身認識不夠
很多病人即使到了疾病的晚期仍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面肌痙攣,更不知道面肌痙攣還能夠根治。其實,依據面肌痙攣的典型癥狀病人是可以自己判斷的。
以一側眼瞼開始的陣發(fā)性不自主的抽搐,隨著時間延長可擴展至同側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最為常見,抽搐反復發(fā)作,自己不能控制,一般在人心里著急、見到生人的時候容易發(fā)生,一般都是單側的,雙側同時發(fā)病的少見。
誤區(qū)二、盲目治療,誤信偏方秘言
很多患者為了治療面肌痙攣,在網上或者聽別人說很多偏方秘方,以身試驗,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還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留下后遺癥,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面肌痙攣多數是由于血管壓迫神經所致,需要將責任血管與神經隔離方可根治,因此一般的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是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的。
誤區(qū)三、治療方案選擇不當,過分擔心手術風險
目前治療面肌痙攣主要有三種方式:
A、藥物治療:比如口服卡馬西平,常用于面肌痙攣發(fā)病初期,可緩解減輕部分患者的癥狀,但無法根治,還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B、A型肉毒素注射:90%的患者初次注射有效,但隨著病程加長,注射間隔越來越短,重復注射療效也逐步降低。反復注射肉毒素患者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面癱。因此,注射肉毒素不可能作為長期治療面肌痙攣的措施。
C、微血管減壓手術(MVD):是目前唯一一種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有效率和相對小的手術風險使得MVD迅速取代其他治療方法,既根治面肌痙攣,還可保留面神經的正常功能,因此顯微血管減壓術已經成為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案。
面肌痙攣早發(fā)現早治療,行微血管減壓術預后良好,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回歸正常的生活。避免有病亂投醫(yī),越治越嚴重,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