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維生素D攝入不足而導致正常的骨骼形成障礙,而引起的一些骨骼的發(fā)育畸形、缺陷的慢性營養(yǎng)性疾病,它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的不足,常常是由于嬰幼兒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導致孩子在宮內先天性的維生素D就缺乏,或者是生后不經常曬太陽,因為在陽光的紫外線的作用下,皮膚下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再經過肝和腎羥化酶的作用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第三個就是可能是出生之后補充的的維生素D不夠或者是生長速度過快,也導致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的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導致骨骼上的一些畸形,常見的有雞胸、O型腿、X型腿、方顱等等的表現(xiàn),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他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上的一些畸形。
佝僂病的臨床表現(xiàn)有如下癥狀:
1、初期(早期):見于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xiàn),如易激惹、煩哭、多汗、枕禿等。此期常無骨骼病變,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
2、活動期(激期):病情繼續(xù)加重,出現(xiàn)PTH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yōu)橹?,前囟邊緣軟化,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6月齡以后,骨縫周圍亦可有乒乓球樣感覺,但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與肋軟骨交界處可觸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嚴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huán)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嚴重佝僂病小兒胸廓的下緣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溝或郝氏溝。
3、恢復期:以上任何期經治療或日光照射后,臨床癥狀和體征逐漸減輕或消失。血鈣、磷逐漸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療2~3周后骨骼X線改變有所改善,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鈣化帶,以后鈣化帶致密增厚,逐漸恢復正常。
4、后遺癥期:多見于2歲以后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雞胸等。無任何臨床癥狀,血生化正常,X線檢查骨骼干骺端病變消失。